第十九章 朝鲜和日本的开化

第一节 朝鲜的开化

【上古时代的朝鲜、日本】中古时代的前半期为亚洲文化的极盛时代。当时印度佛教盛传于中国以及印度文化输入南洋各国的情形,我们在前面已经述过了。极东的朝鲜人和日本人本来在上古时代是政治混乱、文化未开的民族,到此时亦因受中国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响而变成开化的国家。我们要明了这两国开化的情形,不能不先追述它们最初立国的经过。

【箕氏朝鲜】朝鲜半岛在古代原为黄种人中韩民族的居地。自公元前5世纪后,北方有通古斯族的濊貊诸部落和中国的汉族先后侵入,成为三族鼎立的局面。至于朝鲜立国的起源,神话中相传在公元前2300年时有神人降临,建设国家而自立为王,叫作檀君,国号朝鲜,定都平壤,为朝鲜的始祖。后来据中国秦汉时人的传说,周武王于公元前11世纪封殷王族箕子于朝鲜,定都平壤,以为这是中国人移居朝鲜的第一次,亦是中国文化输入朝鲜的第一次。箕氏一族相传传国凡四十多代,到西汉初年箕准在位时,千年来的箕氏朝鲜方为中国燕人卫满所灭。以上所述,恐怕都是传说,我们不能当作信史。朝鲜的信史似乎开始于卫氏。

【卫氏朝鲜】中国在秦汉之际,国内多乱,东北部燕、齐、赵诸地的中国人往往避难于朝鲜,数以万计。其中有燕人卫满聚集一千余人袭破朝鲜,于公元前194年(汉惠帝元年)自立为王。箕准逃往马韩,于是所谓的卫氏朝鲜乃代箕氏而起。卫满建国之后,称臣于汉;汉初诸皇帝又取保守的政策,所以中国和朝鲜相安了八十多年。后来到卫满的孙子卫右渠在位时,因为汉人逃往的很多,国势日盛,他就恃势不朝贡,而且阻止真番、辰诸国朝汉。汉武帝本来英明有大志,用兵国外,到处成功,所以遣人谕卫右渠入贡;卫右渠不听,于是汉武帝发兵由海陆两方进攻朝鲜。不到一年,就于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征服朝鲜,而卫氏朝鲜八十多年的国祚就三传而断。

【中国文化直接输入朝鲜半岛】汉武帝既然征服朝鲜,就把朝鲜半岛的北部和现在辽宁省的东部分作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直接隶属于中国,先后达数百年。于是中国的文化直接输入朝鲜半岛、濊貊诸部落,半岛南部的韩民族亦受到汉族的同化。

【南部三韩的兴起】至于朝鲜半岛的南部原为韩族据守的地方。在中国人移居北部时,南部韩族还在部落时代,后来逐渐发达,并成为三个小王国:西部的马韩、东部的辰韩和南部的弁韩,史家合叫它们三韩。在中国秦汉之际,秦人由中国迁入辰韩和弁韩各建王国,西汉初年马韩亦为箕准所攻破,代王其地,因此三韩民族从秦汉以来就受中国人的支配了。

【朝鲜的三国时代】自从公元前1世纪以后,东胡的乌桓、鲜卑诸族骚扰中国的东北部,中国通朝鲜的陆路因此被隔断。于是朝鲜境内有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同时兴起,在半岛上鼎立了六七百年。封内(1)时常互相用兵,对外却都谨事于中国,冀借中国的威灵以壮声势。在3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的魏晋六朝时代),中国的文化大大地输入。中国的佛像和经文都在4世纪的后半期先后传入高句丽、百济和新罗诸地;同时他们创设学校、颁布法律,逐渐成为东亚开化的国家。

【朝鲜的极盛时代】中古初期的三百年间(6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为朝鲜的大一统时代,亦是朝鲜输入中国文化的极盛时代。最初一百年间,高句丽和百济联合以进攻新罗,新罗常常向中国的隋唐诸帝请求援助。但是直到唐高宗时(7世纪后半期),中国人才先后把百济和高句丽灭掉,收为中国的领土,因此新罗一国就独霸了二百年。此时中国唐代的文化和佛教刚好都在极盛的时代,朝鲜既然是中国的附庸,中国的文化当然完全输入了朝鲜半岛。定官制,创年号,编订法律,改设郡县,所有政治上的制度全和中国一样。适遇中国佛教的极盛时代,余波及于朝鲜,朝鲜人的思想和文艺亦完全受中国人的支配。朝鲜到此时在文化上已成为中国的别子,为东亚第一个中国化的国家。此后的朝鲜在文化上保留唐代的遗风,在政治上内部则分合不定,对中国则时向时背,其中详细情形因为和世界文化没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不去多述。

第二节 日本文化的起源

【日本民族的起源】日本的位置在亚洲东方的太平洋中,合五大岛和两千多小岛而成。据日本现代学者研究神话的结果,断定日本民族实由亚洲大陆经由朝鲜半岛移入。日本史学家以为日本建国于公元前660年,自九州向东征大和的神武天皇为现代日本天皇一系的始祖。但是现代学者多不信日本的起源有这样早。大概在公元前1世纪以前,日本半岛中已经有亚洲大陆的民族移居其地,生活野蛮,还处在家族部落的环境中。

【中国文化间接输入的时代】自公元前1世纪到2世纪三百年间,为中国文化间接由朝鲜半岛输入日本的时代。原来自从公元前2世纪末年中国汉武帝征服卫氏朝鲜改置郡县以后,中国人移居朝鲜的很多,中国文化亦随之输入。日本九州的倭人因为接近朝鲜,渡海很方便,所以就把朝鲜的中国文化第一次输入本国。此后三百年间,日本的倭奴国或倭面土国亦常常和后汉的中国相通,但是日本最初的开化其实是朝鲜半岛上的中国人的功绩,所以我们可称这个时代为中国文化间接输入日本的时代,亦是日本民族进于文明的第一步。

【中国文化的直接输入和日本统一的趋势】从3世纪到6世纪四百年间,日本和中国才有直接繁密的交流。3世纪前半期,倭奴国的女五卑弥呼曾经和中国的魏国通聘四次。中国本是东亚古文化的母国,洛阳又是中国古文化的中心,政治统一,生活繁华,倭人目睹种种情形,当然大受刺激。因此日本自古以来的部落制度逐渐衰替,统一的趋势逐渐萌芽。到4世纪初年,日本所谓的大和朝廷就因此成为统一的政府。(有人以为和就是倭。日本史学家因为倭国是中国的纳贡国,所以另造一个大和国出来代替它。此说殊有趣,附此备考。)

【朝鲜中国人的移居和南朝文化的输入】4世纪时,朝鲜北部的高句丽和百济两国并吞汉郡,国势很盛,因此诸郡中的中国人多退归中国或移入日本。移入日本的在日本叫作秦人或汉人,有时人数多到数千,后来成为日本民族中极重要的元素。4世纪时秦人和汉人的移居在日本文化史上为一件很重要的事迹,因为自从这班中国人移入之后,日本人在精神生活上和物质生活上都大受影响。中国儒、道两家的思想都在此时开始传入。中国《论语》和《千字文》两书由朝鲜的王仁传进日本,相传就在此时。中国汉字从此传入日本,为日本有文字时代的开始。至于物质文化方面亦有所增益,而中国养蚕和丝织方法的传入尤为重要,至20世纪30年代还是日本人最重要的一种工业。后来又有所谓新汉人的移入,开始传入陶业和佛像绘画等美术。此后日本政府中的要职亦多由汉人去充任。5、6世纪时,日本又常常和中国的南朝通聘,南朝的寺观建筑和服装亦先后传入日本。日本自古以来简陋的缝纫法为之一变,从此宫廷贵族的服装都仿中国的样式。日本经过这三百年间中国文化间接和直接的输入,文化程度上因此更进了一步。

【中古时代初期的日本】以上所述的为公元前1世纪到6世纪七百年间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由野蛮民族进于开化国家的一个时代。凡政治的统一、汉字的应用、服色的制定,以及丝蚕、陶业、佛像、绘画等艺术的发展都起源于此时,所以日本的开化差不多完全是中国人的功绩。但是当时中国人和日本人把中国文化由中国本部或朝鲜半岛输入日本,大概都是三三五五,纯听其自然,中国人和日本人好像都不曾有过故意的努力。

所以日本文化的进步很缓。到了中古时代,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日本人到此时好像有一种特殊的觉悟,对于中国文化的输入非常努力、非常热心,而且输入之后往往立即见诸行事。日本人这种特性到了19世纪以后又运用于西方文化输入的努力上,这不能不说是日本民族的优点。日本在中古初期的完全开化就是由这种向上的努力而来的。

【遣隋使和遣唐使的动机】日本人接受中国文化最努力的时代就是607年到894年中国隋唐两代,先后共约三百年。这种对于他国文化加以有系统的介绍,恐怕除中国人在两晋六朝隋唐时代吸取印度佛教的文化外,在世界史上要以日本这时期的运动最可注意了。这种运动就是日本史上所谓遣隋使和遣唐使的派遣。原来日本的知识阶级自从上古末年读到中国的书籍、理解中国的文化之后,对于中国的文化非常羡慕,很想把它直接从中国移过去。这就是中古时代日本遣隋使和遣唐使的动机,从而书写了世界文化史上很灿烂的一页。

【遣使的两期】日本在中国隋唐时遣使的运动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从607年到687年为第一期,遣使规模较小,航路取道北方,可以称为遣使的初盛时代;从688年到894年为第二期,遣使规模极大,航路横断黄海以西到达中国的长江口,可以称为遣使的极盛时代。日本经过这三百年的努力就成了一个完全中国化的东方国家。

【初期的遣隋使和遣唐使】607年,日本推古天皇遣小野妹子和鞍作福利等经由朝鲜的百济渡海,沿辽东半岛东岸,再向南穿过渤海,到山东北角登岸入隋,这是日本遣使入隋的第一次。两年后小野妹子乃偕同隋使裴世清等十三人归国。这次遣使的目的当然在于中国文化的输入,而佛教尤为主要的目标。充任使臣的多是了解中国语言和国情的汉人和新汉人。不久隋亡唐兴,日本仍继续遣派大使到中国来。不过唐初六十年间的遣使目的和航路大概和隋时差不多,所以可归入遣使的第一期。而且适当唐人征服高句丽、百济威震东海的时候,所以日本的遣使含有输诚的性质,不全是为了文化。日本使臣目睹唐初宫廷仪容的严整和政府、法制等组织的完备后,当然大受震动。所以他们回国之后,就有模仿唐制初定年号、制定税法,以及其他种种改革政治的举动,出现了日本史上所谓孝德天皇时代一个“大化革新”的时期。这是隋唐年间日本遣使到中国最初一百年间的情形。

【遣唐使的第二期】自688年以后到唐亡为止,为中国文化的极盛时代,当时亚洲各地的文化都汇集于中国,冶于一炉,而印度的佛教在中国尤为发达。这个时代亦是中国文化输入日本的极盛时代,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日本遣唐使二百年间的第二期。这个时期遣唐使的规模很大,航路渐取横断黄海的南道以达中国东部的明州(2)、越州(3)、苏州和扬州。到中国的人除使臣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和商人等。现在把他们输入文化的事业,略述如下。

【使臣】日本派遣唐使在唐代至少有十九次,每次人数有时多达五六百人。为输入文化起见,凡遣唐使必选择深通中国经史文艺和中国国情的人,所以被派遣的人大都是汉人和新汉人。使臣归国之后往往位列公卿,把中国的典章制度实施于国中,影响很大。由使臣输入的文化有唐时的官制、法律、甲胄、服制、医药、阴阳术、音乐、绘画、文学等,以及彩帛、柑子、香料、药品等。当时的使臣亦带有官式贸易的性质,把日本的沙金、水银、锡、绵、绢等商品和中国的经卷、佛像、佛画、佛具、文集、诗集、药品、香料等物品相交换。因此日本上流社会的生活骤然丰富起来,日本原有的文化亦因之大受刺激、大为促进了。

【留学生】当时和使臣同到中国的还有留学生和学问僧两种人,前一种为输入中国一般文化的媒介,后一种为输入中国佛教文化的媒介,关系的重大程度其实和遣唐使相同。日本留唐的学生久居中国达二三十年的很多,他们的生活完全被中国人同化了。所以当他们回国时差不多把中国的学问、宗教、风俗、习惯等完全输入了本国,在日本人民的一般生活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朝服的制度、饮食的烹调、吃茶的风气,以及住屋、宫殿、寺观、庙宇、衙署、陵墓等建筑,一概模仿中国的样式。此外如中国风俗中正月初一的屠苏酒、上巳的曲水宴、端午的菖蒲酒、七月七日的乞巧、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重九的菊酒、除夕的大傩等盛节,都由这时的留学生传进日本,留存到今。这班留学生又在中国学习中国的经史、法律、文学、阴阳术和医学等,植下现代日本汉学的基础,成为日本文化中的要素。他们又因为4世纪以来虽然应用汉字,但是字义过于艰深,运用终究不便,所以就用中国楷书的偏旁创造了片假名,草书的偏旁创造了平假名,来代表日本的土音,从此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为现代所谓和文的起源。

【学问僧】纯粹来中国研究佛教的僧人,就是日本史上所谓的学问僧。他们把中国佛教中一切重要的元素如佛宗、佛经、佛艺等,都尽量输入本国,把日本变成一个完全中国佛化的国家。他们最初到中国学习中国佛教的三论宗和法相宗,后来华严宗、天台宗、禅宗,以及其他各宗都一一传到日本。他们到天台山和五台山等地去进香,归国后就于城市佛教外仿造出一种新的山岳佛教。他们又仿唐制遍建龙兴寺于全国各地,以便为国王和人民随时祈福,又仿中国唐制造东大寺的大佛。他们模仿唐代的千秋节创设日本的天长节。中国唐代的历法亦由他们传进日本。同时中国的僧人也陆续前往日本把中国的佛教和学术带过去,其中如扬州僧人鉴真等尤为著名,他们把中国的雕版术、医术、本草学等传给日本人。他们讲经时都用汉语,这在日本语音的发展上关系极大。此后的日本因为有这三百年间遣唐使、留学生和学问僧的努力,再加以中国商人和僧人的东往,中国发展了数千年的儒家文化和发展了数百年的佛教文化都移植到日本去了。日本此后已经成为一个中国化的国家,直到19世纪时受西方文化的刺激才另换一种局面,于是又进一步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强国。

(1) 指国内或辖境之内。——编者注

(2) 今宁波一带。——编者注

(3) 今绍兴一带。——编者注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